找到相关内容801篇,用时4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感悟方立天先生

    从四个层  次去理解。  其一,从存有论来看,即缘起、关系、过程。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合和而起。事物没有  主宰没有永恒,没有真正的自性。这是的理论的基础。《般若心经》:“自在菩萨,照见五  蕴皆,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  复如是。”《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  但要注意的是,是指性(本质、本性),...

    吴 言 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83259063.html
  • 念佛禅--一种思想史的读解

    》虽已失佚,从郗中书〈奉法要〉一文所叙述的部分内容看,其禅法重在(“中无所有”)、人身不净(“身中恶露”)、无常(“物无常主”)、无我平等(“深生平等”)等内容。[注6]  从现存道安为安译禅籍作...要典《无量寿经》是在宋元嘉年间(四二四-四五一)才译出。因此,学者们普遍注意到《般舟三昧经》对于慧远念佛三昧观念的影响。[注22]在慧远之前,《般舟三昧经》的各种译本已流行,[注23]其基本观念是讲...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54359492.html
  • 儒、道、释与武当武术

    。陈抟丹法的思想,虽本于《老子》、《周易参同契》,但承唐末引禅入道之遗风,也吸收了佛教的“”理论。唐宋之际,道教内丹术引禅宗之以“”论“道”,援天台宗之以“”援“法”。陈抟还给赋予新的内容,从而完善了道教;同时有所创新,撰《篇》,有“顽”、“性”、“法”、“真空”、“不”等五,而五之说源出佛门。他在《广慈禅院修瑞像记》中还直接引用了“十地”、“因”、“无相”、“圆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3759619.html
  • 本觉思想的义理渊源及其结构特征

    具三千。[⑧] 智者大师提出的“即假即即中”之“止观”学说,虽然带有明显的印度佛教向中国佛教的过渡痕迹;但在心性论上,他已经将三谛、三、三智、三千世界统统放在本觉之“一心”中,用“一心”统摄三千...的大乘中学说就是从中道的角度对部派佛教作逐一作出批判,提出了中道的缘起思想。龙树的《中论》对中作出这样的定义:“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23] “众因缘生法”,就是指...

    唐忠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5259917.html
  • 《坛经》禅宗思想来源初探

    思想深受到了大乘般若宗思想的影响,但在这方面,当时研究得不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确实,慧能的禅宗思想是大乘宗(般若中学)和大乘有宗(真常唯心的如来藏学说)相融合的产物。但慧能究竟如何吸取历史上的...  二、《坛经》与大乘宗般若中学  上面我们讨论了《坛经》与大乘有宗如来藏学说(真如缘起论)的关系,揭示了《坛经》的真如(真心)缘起论(宇宙本原论)思想,应是属于大乘有宗范畴的。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

    许抗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4259974.html
  • 《摩诃止观》片论

    成就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等思想,亦集中于对上述法门的阐述中。但是,四种三昧在天台止观的实践体系中依然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们不仅仅是修行的外在形式,还包括般若、法华一乘、实相、坐禅、念佛、忏仪等...,而悟知善与恶、无明与法性、烦恼与菩提、众生与佛等差别相之当体即是。“”消灭了一切差别,同时也包括了一切差别。在基础上分别一切差别,应病与药,就是由体起用的“假观”。“”说明了世界的真实,...

    王雷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1260831.html
  • 台宗性修二德探究

    观照,了知身心世界是缘生幻化之相,空无自性,无我可得,亦无法可得。我既本无,境亦本,时时观照,嗔心就不会起来。慈忍是指菩萨在遇辱境时,不但不起嗔恨之心,反生起大慈悲心,同情对方。对方现在骂我打我...如此,每一境有四。如不净观,不仅观身不净,受、心、法亦皆不净,用一观观四境。余苦、无常、无我也是同不净观一样,用一观观四境。上两种观法纯熟以后,随举一即其四境,随举一境即四。  (3)、...

    释界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4660869.html
  • 发扬传统 抓住特色 努力弘扬五台山佛教文化

    常见”,破除了这两种邪见我们的内心就清净了,就具足了“无我慧”,“无我慧”就是“慧”。“慧”就是将自己内心的智慧与性契合了,冥证了,这就是所谓的“直指明心,见性成佛”。真正开悟的人,真正有...斯里兰卡的释迦密多罗、不、三藏,日本的圆仁、惠远、宗睿、慧萼、圆觉、济诠等高僧大德:至五台山从事佛教文化交流。此后,历代都有上述这些国家乃至越南、缅甸、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的僧人,至五台LU瞻礼文殊,...

    罗荣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2161091.html
  • 玄奘对当代人类的贡献

    以及般若内性在中国和其他地区的传播。我试图在这篇文章里弄清玄奘在印度佛教机构中的学习情况,这段时期他逐渐意识到完整的般若经典应该为他的教友们所需。他在游记中再次讲述了当他在那烂陀的时候,应老师戒贤...我认为只有靠最接近玄奘思想的有关中派的性和瑜伽行派对外部世界的否定以及唯识宗之间的关系了。设想玄奘的思想发展,即他从瑜伽行派哲学开始到把般若般罗蜜多之辩证哲学作为他最终的追求,这可以从他可以等身的...

    (美国)市村秉乘 著。康冬妮 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0561144.html
  • 净觉与莲花戒之《心经》注疏比较

    净觉据般若思想,对世俗世界及其一切观念、言教作了彻底的否定,认为 最高的认识境界是在精神上达到「空无所得」,由此而得超凡入圣的至上智慧。本文又通过分析认为,净觉据中「不二」法门,主张出世与...涅盘」,要人们去追求。按照这种观点,「一切皆」可理解为一切是「」这种本体的表现;「即一切」可解释为「」是一切的依据。佛性超言绝象,无形无相,是成佛的依据。北宗重观心看净,通过而净心,体悟实相...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2861170.html